【摘要】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的特点,以提高其急救存活率。 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2 615例次院前急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院前急救的特点,为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结果 外科疾病是院前急救的重点对象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脑外伤、脑血管、骨折、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是院前急救的高发病种,死亡以脑血管疾病最高。 结论 院前急救的重点是脑外伤、骨折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重视院前急救工作,提高急救水平,是急救患者获得生命重要保证。
Citation:
郑桃晓,胡淑英,钟渠,邹文蓉. 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特点及分析.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2011, 26(7): 1085-1087. doi:
Copy
Copyright ©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of West China Medical Publisher. All rights reserved
1. |
周秀华. 急救护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
|
2. |
赵毅, 裴雅春. 院前急救病谱规律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 2004, 24(9): 675.
|
3. |
吴群召. 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4): 319-321.
|
4. |
韩文斌,熊富贵. 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现状和对策[J]. 基层医学论坛, 2006, 10(1): 87-88.
|
5. |
王长远, 秦俭. 加强急诊医师综合素质培养[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4): 757-758.
|
6. |
胡学杰. 院前急救的临席特点和护理对策[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7(12): 329.
|
7. |
郭士英, 胡发荣. 抢救危重患者时的心理护理[J]. 职业与健康, 2004, 20(10): 166-167.
|
8. |
孙蕊容, 吴晓华, 黄宾. 院前急救护患纠纷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 蛇志, 2010, 22(4): 422-423.
|
9. |
杨如才. 缩短应急反应时间提高院前急救效率[J]. 苏州医学,2002,25(1): 45-46.
|
10. |
黄斌英. 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的探讨及干预[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1(25): 19-20.
|
11. |
万伟, 杭星. 高血压脑出血院前急救之探讨[J]. 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12): 94-103.
|
12. |
陈玉琼, 魏竹君, 毛晓泉. 基层医院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急救反应能力的初步探讨[J]. 四川医学, 2011, 32(2): 281-289.
|
- 1. 周秀华. 急救护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
- 2. 赵毅, 裴雅春. 院前急救病谱规律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 2004, 24(9): 675.
- 3. 吴群召. 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4): 319-321.
- 4. 韩文斌,熊富贵. 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现状和对策[J]. 基层医学论坛, 2006, 10(1): 87-88.
- 5. 王长远, 秦俭. 加强急诊医师综合素质培养[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4): 757-758.
- 6. 胡学杰. 院前急救的临席特点和护理对策[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7(12): 329.
- 7. 郭士英, 胡发荣. 抢救危重患者时的心理护理[J]. 职业与健康, 2004, 20(10): 166-167.
- 8. 孙蕊容, 吴晓华, 黄宾. 院前急救护患纠纷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 蛇志, 2010, 22(4): 422-423.
- 9. 杨如才. 缩短应急反应时间提高院前急救效率[J]. 苏州医学,2002,25(1): 45-46.
- 10. 黄斌英. 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的探讨及干预[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1(25): 19-20.
- 11. 万伟, 杭星. 高血压脑出血院前急救之探讨[J]. 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12): 94-103.
- 12. 陈玉琼, 魏竹君, 毛晓泉. 基层医院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急救反应能力的初步探讨[J]. 四川医学, 2011, 32(2): 28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