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Author
"田永明" 28 results
-
Release date:2016-09-07 02:34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材质鼻胃管的压疮发生率。 方法选择 2014 年 9 月—2015 年 9 月入住重症监护室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 180 例患者,根据其住院号尾数奇、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 90 例。对照组使用普通硅胶鼻胃管,试验组使用“复尔凯”鼻胃管。两组患者均使用 2.5 cm×7.0 cm 人字形 3M 易撕敷料胶带进行固定,面部采用 3M 透明敷料进行加强固定。观察两组患者鼻部压疮发生时间及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在带管 10 d 内均无鼻部压疮发生。带管 10~20 d,对照组 7 例患者发生压疮,压疮发生率为 7.8%;试验组无患者发生压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复尔凯”鼻胃管外径小,材质柔软,对于患者鼻部的刺激及挤压性较小,引起鼻部压疮发生较少,有利于减少患者鼻胃管相关的压疮发生率。
Release date:2017-02-22 03:47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目的观察胸腔水封引流瓶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腹腔引流管引流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者,按照入住ICU的先后顺序依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腹腔引流装置使用一次性普通引流袋,试验组患者腹腔引流装置使用一次性胸腔水封引流瓶。比较两组患者腹腔引流管的堵管发生率,以及护士每天护理腹腔引流管所花费的直接护理时间。
结果试验组患者腹腔引流管发生堵管的例数(1例,占2%)明显少于对照组(7例,占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管护士每天花费的直接护理腹腔引流管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胸腔水封引流瓶用于危重症患者腹腔引流管的引流能明显降低腹腔引流管的堵管发生率,显著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并能精确记录腹腔引流液的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Release date:2016-11-23 05:46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目的 观察保易定自粘性压力绷带固定桡动脉置管针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0年12月-2011年9月100例入住外科重症监护室、需行桡动脉压力监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透明敷贴常规固定桡动脉穿刺置管针,观察组则采用透明敷贴+保易定自粘性压力绷带固定置管针,比较两种方法对穿刺部位留置时间的影响和反应。 结果 观察组置管针渗液、针头滑脱、意外拔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透明敷贴+保易定自粘性压力绷带固定桡动脉穿刺置管针可有效保护留置动脉导管,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再次穿刺痛苦,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Release date:2016-09-07 02:34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氯己定在临床中代替75%乙醇消毒液行皮肤消毒后测指尖血糖的可行性。
方法2013年1月-3月采用同期自身对照方法对40例术后患者进行随机指尖血糖监测,分别将患者同侧手的食指与中指随机用葡萄糖酸氯己定与75%乙醇消毒液消毒后监测血糖,对两种消毒方法测得的血糖值进行配对t检验。
结果葡萄糖酸氯己定与75%乙醇消毒液消毒所测血糖值分别为(8.13±2.21)、(8.26±2.26)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0,P=0.182)。
结论临床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代替乙醇消毒液消毒皮肤,监测指尖血糖值安全、可行。
-
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能满足民众需求,医疗机构尝试通过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来提高病床周转率,而随着住院时间的缩短,患者常常在康复的中期出院而非完全康复后才出院。为保证患者出院安全,降低出院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再入院率,过渡期护理、出院计划、连续性护理等相关概念和模式应运而生并被应用到临床,但国内部分研究对三者的内涵意义混淆不清。该文通过对过渡期护理的概念、研究内容、模式,出院计划的概念、实施过程,以及连续性护理的概念、实施要素进行阐述和分析,明确指出连续性护理是一种广泛的护理理念,为了实现患者照护的连续性,不同研究者提出了出院计划、过渡期护理、个案管理等护理模式或护理方案,共同形成了促进患者连续性照护的协调性、连续性、跨机构的健康网络。
Release date:2017-12-25 06:02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目的探讨移动防护铅屏在降低床旁CT检查相关危害事件中的作用及效果。
方法将2013年1月-6月入住重症医学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120例行床旁CT检查患者,按照检查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2013年1月-3月入住的6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检查时使用移动防护铅屏;2013年4月-6月入住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查时未使用移动防护铅屏。观察两组在行床旁CT检查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以及人员撤离现场时病区所产生的噪音。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行CT检查时,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分别为8例和42例,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员撤离现场时病区噪声级分别为(45.00±0.56)、(61.00±0.69)dB,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使用移动防护铅屏能有效地降低床旁CT检查引发的相关危害事件,降低人员撤离现场时病区所产生的噪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目的 讨论弹力绷带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固定作用及对减少局部渗血、渗液和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3月在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行PICC置管的100例患者,按穿刺时间先后顺序单号纳入对照组,双号归于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置管后在穿刺局部放置8层无菌方纱,外用 10 cm×12 cm的透明敷料外固定;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弹力绷带固定,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置管后24、72 h局部渗血、渗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 结果 在24、72 h两个时间点,试验组渗血、渗液发生率少于对照组(χ2=4.57,P<0.05);静脉炎发生率在24 h时低于对照组(χ2=4.00,P<0.05),但在72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PICC置管患者使用弹力绷带固定不仅可防止穿刺点渗血渗液,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而且可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目的 通过对外科监护室退药现象的分析,从而寻求控制退药的途径与方法。 方法 收集外科监护室2011年1月-6月发生的退药信息,并对各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引起退药的原因依次是患者转出占49.4%、医生调整医嘱25.9%、出院死亡8.6%、医生错开5.1%、医院信息系统不完善3.6%、操作电脑失误2.5%、其他占4.9%。 结论 降低外科监护室退药比例应从控制转出患者退药、医生更改医嘱等方面入手,同时尽量降低因医生错开、电脑系统操作失误和信息系统不完善导致的退药。
Release date:2016-09-07 02:34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目的 观察比较超声电导药物透入治疗对结肠癌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对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按照手术的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早期康复锻炼,试验组在行常规治疗和早期常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使用超声电导药物透入治疗2次/d,每次30 min。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 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结肠癌患者术后采用超声电导药物透入治疗,可促进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加速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