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 china medical publishers
Author
  • Title
  • Author
  • Keyword
  • Abstract
Advance search
Advance search

Search

find Author "袁宏声" 17 results
  • 心瓣膜置换时采用盐水冲洗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

    目的介绍心瓣膜置换时采用盐水冲洗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AF)的技术要点。方法对74例心瓣膜疾病合并AF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时采用盐水冲洗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AF,射频能量25~30W,盐水冲洗速度180~240ml/h。首先完成右心房主要的切口和消融,在心脏停搏后进行左心房消融,继后处理心瓣膜。心脏复跳后再完成右心房剩余的消融和缝合切口。结果本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02±26rain,主动脉阻断时间58土22min,射频消融时间12±5min。住院死亡2例,其中死于机械瓣膜故障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随访70例,随访时间1.0~3.5年,随访过程中突然死亡2例。60例患者恢复窦性心律(85.7%,60/70)。结论心瓣膜疾病合并持续AF的患者在行心瓣膜置换术时,同期行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是合理及有效的。

    Release date:2016-08-30 06:23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左心室异物四例

    Release date:2016-08-30 06:34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尿NAG/Cr变化及乌司他丁对肾的保护作用

    目的 了解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尿 N-乙酰 -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 /肌酐 (Cr)的变化 ,观察乌司他丁对肾的保护作用。 方法  5 3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 :2 3例 ,给乌司他丁 2 0 0 0 0U/ kg,分 3次静脉注射 ;对照组 :30例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 0 m l。分别于术前 30 min,主动脉阻断前 5 min,主动脉开放后 5 min,手术结束 ,术后第 1、3、5 d检测尿 NAG/ Cr值、血尿素氮 (BU N)和血 Cr等指标。 结果 两组患者的尿NAG/ Cr值均于手术开始后升高 ,于主动脉开放后 5 min和手术结束时达到高峰 ;主动脉开放后 5 min、手术结束时和术后第 1d,实验组患者尿 NAG/ C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lt;0 .0 5 )。尿 NAG/ Cr值与体外循环 (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 TM- 5 0 (平均灌注压低于 5 0 mm Hg的时间压力积分 )呈正相关 (r=0 .5 6 0 ,0 .4 93,0 .5 0 5 ;Plt;0 .0 5 )。 结论 CPB...更多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 TM- 5 0可影响尿 NAG/ Cr,乌司他丁对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肾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Release date:2016-08-30 06:24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常温体外循环对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常温体外循环对全身炎性反应和肺损伤的影响. 方法 将30例心瓣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低温组和常温组,每组15例.测定两组补体、白细胞计数、多形核白细胞跨肺差值、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对9例患者进行了肺组织学检查. 结果 在体外循环中、结束后,两组补体明显减少,但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主动脉开放后两组多形核白细胞跨肺差值增大,但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主动脉开放后两组LPO和MPO明显增高,但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肺组织形态学检查,低温组线粒体出现肿胀,常温组线粒体变形,内质网断裂. 结论 在低温和常温体外循环中,炎性反应相似,但肺组织形态学表明常温组肺损伤明显,提示常温体外循环可能不利于肺保护.

    Release date:2016-08-30 06:32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使用维生素K1过敏反应一例

    Release date:2016-08-30 06:24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针灸致迟发性心脏压塞一例

    Release date:2016-08-30 06:23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右心室流出道血管瘤一例

    Release date:2016-08-30 06:23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60岁以上心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与随访

    目的 总结≥60岁心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及随访结果,以提高手术疗效。 方法 2000年7月至2008年12月, 86例≥60岁的心瓣膜病患者接受了心瓣膜置换术治疗,其中男43例,女43例;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3.8岁。二尖瓣病变55例,主动脉瓣病变9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膜病变21例,三尖瓣病变1例;风湿性心瓣膜病65例,退行性心瓣膜病21例。心房颤动59例,窦性心律27例。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79例,Ⅳ级7例。行二尖瓣置换术55例,双瓣膜置换术2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置换术1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6例,改良射频迷宫术8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7例。 结果 围术期因心律失常死亡1例。术后有3例患者因胸骨哆开而再次行胸骨固定术,1例患者因瓣周漏而再次行心瓣膜置换术,3例患者因呼吸功能不全行气管切开术。8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左心房内径(51.1±13.8 mm vs.56.2±17.2 mm,P=0.001)和右心房内径(48.8±9.6 mm vs. 52.1±13.9 mm,P=0.012)较术前明显缩小,左心室、右心室内径、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随访84例,随访时间2~96个月(24±22个月),失访1例。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于术后5个月因抗凝强度不足发生左心房血栓,经治疗后血栓消失;另1例术后6年因抗凝强度不足发生脑梗死,经住院治疗肢体偏瘫未能恢复。 结论 只要适当把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注重术前准备及围术期处理,对≥60岁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效果良好。术后与抗凝有关的主要问题为抗凝不足。对这些患者术后应加强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监测及持续的心功能调整。

    Release date:2016-08-30 06:06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含氧血心脏停搏液持续灌注后血清钾的变化

    目的 观察含氧血心脏停搏液持续灌注后血清钾的变化,对造成高钾血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方法 根据灌注不同的心脏停搏液,将68例心瓣膜直视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Ⅰ: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St.Thomas液)灌注;组Ⅱ:用含氧血心脏停搏液灌注.对两组血清钾水平进行了连续监测及比较分析. 结果 含氧血心脏停搏液持续灌注者术后能使血清钾维持在较好的水平,但有可能造成术中高钾血症. 结论 使用含氧血心脏停搏液持续灌注技术适当,可避免高钾血症.

    Release date:2016-08-30 06:35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肺吸虫性缩窄性心包炎一例

    Release date:2016-08-30 06:25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2 pages Previous 1 2 Next

Format

Content